新周报在线看

原创  【观点】以雷霆之力,让“天下无拐”

1970-01-01 作者: 查看次数:次
导读

2022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追责典型案例,引导负有强制报告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履行报告义务,强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这是强制报告制度实施以来,检察机关促推这项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刚性约束“长出牙齿”的有力举措,彰显出治罪与治理齐头并进的司法导向。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未成年人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及时有效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最高检、国家监委、教育部、公安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强制报告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

按照这一制度,从国家机关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再到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在工作中一旦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时,都应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报告;旅馆酒店接待未成年人入住,应当询问监护人信息,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报警。

这一制度的出发点在于让更多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从而使未成年人得到及时保护。然而,这项防患于未然的好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单位和个人缺乏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责任感,部分经营场所为利益所驱使应报告不报告。

依法“护花”,治罪与治理并行共进,是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是全流程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应有之义,是全领域促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据《北京青年报》 栗玉晨/文)

地名连接历史,也指向未来

不久前,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多次提及“中华优秀文化”、“中华历史文脉”,还用一章的篇幅专门阐述“地名文化保护”。“历史”、“文化”,这些词语有时或许显得遥远、抽象,但只要与地名联系在一起,立时就变得具体、生动、亲切起来。

看过小说《人世间》或同名电视剧的人,对“光字片”都不会陌生。那里有曲折的胡同,有热乎的土炕,生活在“光字片”的人们。“光字片”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不是因为这个地名有多么精妙、奇异,而是因为它已经与这些景物、这些人物、这些故事融为一体。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光字片”吧?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会赋予这些地名以斑斓的色彩——或是一道小吃,或是一件服饰,或是一种习俗,或是一个传说。这些斑斓的色彩,是历史,是文化,也是乡愁。

凝结在地名中的乡愁,既极具个人色彩,也是一乡之人共同的情感记忆。而那些写入经典文艺作品、载入史册中的地名,经由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公共记忆乃至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我们从孙犁的笔下认识白洋淀,从陈忠实的笔下熟悉白鹿原……置身于不同的时空中的人们,从一个个未必亲至却耳熟能详的地名中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形成了文化的认同。

过去一些年,徽州、崇文、宣武等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名终成历史,不少人至今叹息连连。修订后的《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地名一面连接着过去,一面也指向着未来。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有人才将地名视为历史研究的“活化石”,因为浸润于历史、文化之中,地名也成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据《光明日报》 杜羽/文)

【趋势】

标本兼治的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新冠疫情阴霾尚未散去,俄乌冲突硝烟又起,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时代之问迫切需要正确解答。

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一重大倡议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出发,明确回答时代课题,为弥补人类和平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核心要义的“六个坚持”彼此联系,相互呼应,既有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路径,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这一倡议的精髓要义是,以新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全球安全倡议及时有效回应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冲突战争的迫切需要,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了新方向。

如今,一些国家固守冷战思维,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挑动冲突对抗,严重破坏国际安全秩序,加剧全球安全治理赤字。全球安全倡议植根于真正的多边主义理念,呼吁世界各国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零和博弈、阵营对抗的过时观念,倡导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为进一步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印度尼西亚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不同于某些西方国家片面追求自身安全的思维,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追求的是共同安全,是强调和平、合作的安全观,有利于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的国际秩序,对人类实现持久和平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脆弱乏力,通胀压力持续上升,金融、贸易、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各种危机接踵而至。少数国家大肆出台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执意打造“小院高墙”、“平行体系”,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打压遏制别国经济科技发展,进一步加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民生困难。

全球安全倡议与中国去年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呼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统筹维护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在国际社会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各国促民生、谋发展提供了新支撑。欧洲新传媒集团总编辑范轩说,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的贡献和担当,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全球安全倡议自提出以来,在国际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得到广泛积极评价。中国愿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致力于发展的国家和人民携手努力,在全球安全倡议框架下相向而行,共同开辟迈向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康庄大道,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据《北京青年报》 乔继红/文)

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