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市场上涌现出大量以老年人为受众的产品和服务。“银发经济”蓬勃发展,与之相伴的新型养老骗局也层出不穷。不久前,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市鼓楼区、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集中宣判5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涉案金额近20亿元,被骗老年人1500余名。
养老诈骗套路深,老人一不留神就“入坑”。据媒体梳理,仅常见的骗局,就有保健品骗局、“以房养老”骗局、“投资养老”骗局、“低价旅游”骗局、“温情”骗局、“黄昏恋”骗局等多种,可以说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这些骗局摸准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盯紧他们的现实需求,“精准行骗”,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
老年人辨别能力较差,防范意识较弱,在渴望投资挣钱、希望为儿女省钱、期待情感慰藉等心理的驱动下,极易掉进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此外,目前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仅为2.62人,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大多与子女分开居住,“空巢老人”成为新的社会问题。老年人情感空虚、信息闭塞等问题相当普遍,也给了骗子乘虚而入的机会。
养老诈骗猖獗,不仅骗取了老人的血汗钱,也夺走了他们安度晚年的希望,击碎了整个家庭的安宁。要守护“夕阳红”,就必须硬核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割除这颗危害社会安定的“毒瘤”。
“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银发浪潮”汹涌而来,全社会必须形成合力,共同驱散养老诈骗的阴霾,构建真正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据《中国青年报》土土绒/文)
国企职工朋友圈炫富,其实也是在“炫穷”
近日,周劼涉及“炫富”、“秀后台”的朋友圈截图,在网上引起广泛热议。随即,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国控)发布通报,称当事人目前已停职,配合调查,并公开其家族成员部分情况。
周劼“炫富”、“秀后台”,全网当他吹牛,谁知基本是真的。比如,通报称,周父任职于省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周母在南昌长运公司上班,其大伯是省高速集团原党委委员、工会主席……一家人整整齐齐、盘根错节吸附在江西高速系统里面。且不说,周劼年纪轻轻就积攒了大量财富,买了6套住房、2个商铺,购入总价846万元。
如果仔细察看周劼的朋友圈发布的内容,所谓的炫富,其实也是在“炫穷”,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周劼的知识水平、认识问题的能力和他享有的财富资源严重不匹配。他在朋友圈里用严嵩严世蕃自比,而稍微读过历史书的人都知道严嵩是被他儿子严世蕃坑惨的,他们的下场书里写得明明白白。再比如,他在朋友圈里嘲讽“名校研究生”,认为会读书不如靠父母,这显然是以偏概全、鼠目寸光的观点。
凭自己的能力炫富,特别是如果炫的是精神财富,窃以为并无不可,但如果炫的是物质财富,并且严重挑战公平正义、挑战主流成功观、价值观,那就应该被舆论吊打。周劼“炫富”不是第一个,大约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只是希望一些人如果实在忍不住的话,在“炫”物质财富的时候,不妨也“炫炫”精神财富,毕竟,在物质丰裕的年代,人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
(据《北京青年报》 王志顺/文)
【趋势】应对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
今年夏天,我国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局地甚至可达40摄氏度。在持续遭受极端高温天气影响的欧洲,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目前已有至少1700人因高温死亡。伴随天气变化而来的还有诸多异常细节,北极格陵兰岛的冰盖正在大面积融化。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启的“焖蒸”模式,也再一次将全球气候变化的议题,摆在了人类面前。
据媒体报道,北极格陵兰岛的冰盖正在大面积融化。在大暑之前的7月15日至17日期间,每天流失冰量已达60亿吨,足以填满720万个奥运规格的游泳池。按自然周期,夏季本来也是格陵兰岛冰盖的消融时节。但是,今年夏天格陵兰岛冰盖的消融特别快。7月19日,格陵兰岛温度已接近60华氏度(约15.5摄氏度)。
虽然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地球的自然周期、太阳黑子活动等,但人类活动的原因也不可排除,如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所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令热空气被困于大气中。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温室气体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推高至200万年来的最高点。IPCC的评估报告和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均显示,过去7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年。数据显示,2021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仍在继续上升,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无疑对全球变暖负有责任。
天气越来越热的后果,将主要体现在产生更强、更长的热浪,更持久的干旱,更多的野火和更极端的降雨等方面。所有这些,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是灾害。而且,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不加以控制,未来的高温天气还会增加和持续。面对这种情况,各国政府,甚至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减缓全球变暖贡献力量。
到今天,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开始前高了1摄氏度。IPCC指出,仅这1摄氏度就已经令现代人生活在一个12.5万年以来最热的时期。
因此,减排温室气体是各国需要完成的刚性任务。联合国提出的目标是,将气温上升控制在比前工业时代高1.5C以下,才能阻止气候变化产生最危险的影响。要做到这一点,全球碳排放需要在2030年底之前至少减少43%,在2050年之前将碳排放净值归零。
不过,这个任务能否完成,的确让人忧心。因为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估算,2021年的能源碳排放上升了6%,是历来最高。2022年的碳排放还没有统计和公布,但可能不会低于2021年。尤其是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世界能源供应产生了节点之变,欧美各国为了不采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和原油,将可能转而采用更多的煤炭,这也可能增加碳排放。
不过,能源利用和减少碳排放的另一个途径是重新开放核能,如德国就可能重启已经停用的核能发电。而核能的使用,可能会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从而减少极端热浪天气。2021年8月,欧洲经济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有关核能的技术简报指出,如果将利用核能排除在外,世界将不能实现已经商定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因为核电是一种低碳能源,在过去50年里,避免了约74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近两年全球能源相关排放的总和。而且在此期间,只有水电在避免碳排放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此,核能和水电等,可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作为个人来说,在生活中处处节约能源,也是对减少温室气体和热浪作出贡献。积少成多,都可能为减少热浪和极端天气贡献绵薄之力。
说到底,不管是全球各地近来频频出现的高温天气,还是北极格陵兰岛的冰盖正在大面积融化,对于人类都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和警示——保护全球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据《新京报》 张田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