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数量大于求职数量的“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学教育教师”、“小学教育教师”首次进入紧缺职业排行。这也暴露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势必会影响到中小学教育质量。
据官方数据统计,我国有1600多万教师,但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等问题相当突出。正如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所分析,教师总量不足问题是一个动态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公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另外,人口在不同地区快速流动也会给教师编制配备和管理带来很大挑战。现代家庭对音体美教育的关注度大大增加,进一步扩大了这部分师资的缺口。
对于中小学教师紧缺这一问题,如果再深挖细分就会观察到,各地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语数外教师配备普遍受到重视,而音乐、美术、体育等所谓“副科”教师配备则是长期被忽视的。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到要解决美育、体育被边缘化、弱化的问题,为我们按新时代学校美育体育的要求,解决教师缺口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机会窗口。
对当前教师缺口数,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详细的摸底。而为中小学配备充足的师资,有赖于教师教育院校加强师范专业建设,各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与保障力度,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做到足额确定中小学编制。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探索个性化教育,因为后者对中小学的师生比与教师素质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据《光明日报》 熊丙奇/文)
莫让假“以房养老”危害老人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房产理财的幌子,把老人房产抵押套现,让老人与第三方出资人签署借款协议,不法分子拿到钱后跑路闪人。由于不法分子设计的制式合同“严丝合缝”,有仲裁机构认为这是个人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就把老人的房子仲裁给了第三方出资人。
法律是公正的,必将严惩蓄意骗取老人房产的不法分子。而为了防患于未然,相关部门依法办事的流程可以多一些考虑,比如老人做房产登记、抵押、公证等必须有子女或亲人在场。一些律师提倡行业对接老人并免费提供合同审核、财务咨询等服务,当老人签署大额交易合同时,须经老人的专属律师审查。
不法分子经常以某个街道为基地,在附近开展业务。受骗老人呈现出社区聚集、熟人推荐的特点。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以及居委会对属地“消消毒”,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增强老人对骗局的“免疫力”。
随着个人收入和积蓄的增加,老人理财成为刚需。金融机构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开发更多适合老人投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同时加强市场营销,让包括保险、银行版“以房养老”在内的合规合法的理财产品能够触达老人。
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打造安全网与防火墙,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为”。
(据新华社 张超、邰思聪/文)
【趋势】
全世界都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粮食安全与节约粮食正成为世界性话题。据统计,每年全世界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13.8%,价值4000亿美元。而去年全世界有6.8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会增加1.32亿人。在此特殊之年,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有着全球性意义。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要从幼儿园抓起。比利时幼儿园就餐的做法就值得提倡。小朋友们是分拨打饭菜:第一拨,有肉食、蔬菜和主食,数量能保证一般孩子七八分饱。第一拨结束后,小朋友若觉得没吃饱,可以举手要求添加,但此时只有蔬菜和主食。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保证小朋友们主要营养的同时,避免了食物浪费。
宁吃八分饱,不要剩饭菜。或许你会觉得这样做有些“抠门”,若按东方人的标准,西方人请人吃饭普遍存在“抠门”现象。到欧洲当地人家做客,主人一般不会准备过于丰盛的菜肴,而是“量肚做菜”。万一饭菜不够,主人会临时煮点通心粉,配以沙拉和蛋黄酱,反正还有面包托底。习以为常中,主人不觉“寒碜”,客人也不以为意。
欧洲人注重节约粮食,与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有关。欧洲的气候决定着,除了肉类和奶制品能自给外,大部分地方谷物生产不足,历史上由于病虫害和战争多次发生大饥荒。瑞士以富裕和景色秀丽著称,听当地人说,100多年前瑞士人经常挨饿。进入现代,瑞士在金融、医药、精密仪器、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之后,才有丰富的财力进口各种食品。至今,瑞士食品价格远高于邻国,餐馆菜肴价格是德国的两三倍。
餐桌上的节俭让欧洲人在吃的环节不太容易产生浪费,但在食品加工和销售环节,则存在惊人的浪费。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多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欧盟数据显示,欧盟国家每年浪费的食物约为8800万吨,造成损失超过1400亿欧元。据统计,每个德国人一年扔掉的食品价值约235美元。2018年英国家庭产生的食物浪费总量达450万吨,价值140亿英镑。
欧盟对蔬果外观和质量制定有一整套评估体系,只有符合超市出售标准的蔬果才能摆上欧盟国家的货架,“歪瓜裂枣”则被丢弃,浪费由此发生。仅在丹麦,从农场到餐桌的整条价值链中,每年就有70万吨食物被丢弃,其中有16万吨蔬果是因颜值“抱歉”而不能“登堂入室”。
在销售环节,如何处理未能售出但仍可食用的食品最为关键。法国2016年颁布《反食品浪费法》,要求各大超市将未能售出但仍可食用的食品捐赠给非政府组织。从2019年10月开始,这项法令扩展至餐饮业和农业食品加工业。
丹麦人成立了一家名为“别丢掉好东西”的公司,专门售卖这种食品。该公司与丹麦近3000家超市、餐厅、咖啡馆、面包房等达成合作协议,将当日没有卖完但在食用期限内的食物打成“什锦礼包”,以原价四分之一甚至更低的价格通过线上商店出售。自2017年起,“别丢掉好东西”与丹麦超市连锁集团库普达成合作,至今在“别丢掉好东西”平台售出的即将过期食物已达100万吨。
联合国前不久预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面临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前不久,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发布的2020年至2029年农业展望报告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历史性冲击”,并使得最贫困人口的粮食质量恶化。因此,如何避免食品浪费和鼓励餐桌上的节俭,任重而道远。 (据《北京青年报》 向长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