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在线看

原创  【观点】以雷霆之力,让“天下无拐”

1970-01-01 作者: 查看次数:次
导读

国家医保局日前正式公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了保健药品、预防性疫苗和避孕药品等药品,以及其他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规定的药品不得纳入《药品目录》,“节用”的力度之大超出不少人的预期。

近年来,医保药品在扩大保障范围、提升保障水平等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药品以量换价谈判,以纳入医保目录为谈判条件,许多过去价格昂贵的药品经大幅度降价后,被纳入《药品目录》,其中多种进口抗癌药也被首次纳入,让患者不再“望药兴叹”。提升患者福利的“大方”与严控开支的“小气”,两者形成了鲜明对照。

其实,节省开支和提高福利不仅不冲突,而且可以兼顾。有退出才会有进入,《药品目录》清退的力度越大、准入的门槛越高,保障升级的空间也就越大。“节用”不是减损福利,而是精准保障。比如,此次将预防性疫苗排除在《药品目录》之外,有人担心会导致医保福利减损,但治疗性疫苗没有排除在外,乙肝治疗性疫苗等对治疗可起较大作用的高科技产品,仍可列入其中。且预防性疫苗中的第一类疫苗为国家计划免疫范围内的免费疫苗,第二类疫苗才是自费疫苗。

可以预见,将来会有更多临床必需的好药、新药被列入《药品目录》,医保惠民生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医保节省开支的系列举措也将陆续得到强化,除了明确《药品目录》的禁入名单外,打击套保、加强医保基金审核等节用举措,也将发挥更大作用。只有下好了“节用”和“惠民”两手棋,医疗保障水平和民众的医疗福祉才能稳步提升。

(据《北京青年报》)

气功不是“大师”的奇功异术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日前发布《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关于弘正气祛邪气携手共建健康发展业态的倡议书》。其中明确指出,要坚决制止别有用心之人打着“气功”的幌子,自诩为“大师”、“传人”等名号,用封建迷信等歪理邪说蒙骗群众,甚至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气功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这个问题争论已久。但越来越形成社会共识的是,依靠气功来消灾治病很不靠谱。因此,作为传统体育项目,气功的现代发展,主要就是要回归其健身属性。这方面也有国家的明确引导,如健身气功和传统武术、太极拳(剑)已被国务院列入全民健身计划。

在长期的传播中,传统气功被添加了诸多神秘色彩,甚至被“神化”。于是,各种“大师”、“名家”、“传人”称号层出不穷,疑点重重的各路“大师”借气功招摇撞骗,甚至制造悲剧。这种现象,在给社会带来问题的同时,也实质上是在给气功“招黑”。

相对来说,健身气功是对传统气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式的现代改造。它与传统气功最大的不同,在于完成了一种概念上的祛魅。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它的传播和推广,不再是靠各式来路不明的“大师”,更无所谓“嫡传”、“正宗”之说,而是和现代体操、太极一样向标准化演变,具体的招式、内容都可以复制。也就是说,它仅仅是一项健身运动。

其实,不只是气功,包括武术等在内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都面临着“转型”之惑。它们所面临的挑战不完全一样,但跳出“大师”、“神功”等传统话语的束缚和误导,助推其回归健身、标准化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

(据《中国青年报》)

【趋势】“点亮北斗”指明科技自主发展方向

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国家发展的一切,北斗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之重器不可能依赖从他国购买服务保障,提高中国科技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发展国防科技力量至关重要。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1994年正式立项开始,历经26年,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30多年的实践探索,30万人的建设团队,北斗从一个设想,发展成为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之重器。26年间,44次发射任务,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100%。一代代北斗人以“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一次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气度”。

北斗应用有多广?北斗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牧渔、防灾减灾、公安应急、大众应用等各行各业。“北斗又出手了”——近期,多地借助北斗系统精准预警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提前安全转移受灾群众。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北斗更广阔的应用在于与新基建、新经济、新业态融合。从“北斗+”到“+北斗”,北斗逐步应用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乘数效应”、“指数效应”的产业规模未来可期。

北斗实现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是一套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近年来,我国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之痛,激发了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突破高科技领域崛起受限的重围,才能真正把握深化发展的主动权。

“快捕精跟”、“原子钟中国心”、“星间链路”、“龙芯”,是26年来北斗建设中科技攻坚克难、全面自主创新的代表。这些术语背后,都有一段战胜技术封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制造”的艰苦历程。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已经实现了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单机部件100%国产化,这是北斗科技自主的彰显,更是中国科技自主的骄傲。

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国家发展的一切,北斗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精准防御与精准打击靠的是精准的导航系统,国之重器不可能依赖从他国购买服务保障,提高中国科技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发展国防科技力量至关重要。

通过“三步走”战略,先建试验系统,再建区域系统,最后建成全球系统,北斗一号系统建成后,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55颗卫星完成全球组网后,为我国应对信息时代保卫国家安全又注入了尖端科技力量。

北斗建成并全部开通,是中国近些年不断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生动见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使用北斗,更多国家和地区还将享受到北斗星基增强、精密定位、短报文通信等多种特色服务。中国研发北斗系统,并非为了取代GPS,只是希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中实现共赢。

当前,全球遭遇新冠肺炎袭击,世界经济陷入衰退。面对个别国家在特殊时期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和禁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建成开通,不但令人鼓舞,更具有大国科技自主、突破博弈重围的标志性意义。

(据《北京青年报》金雨红/文)

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