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在线看

原创  【观点】以雷霆之力,让“天下无拐”

1970-01-01 作者: 查看次数:次
导读

一年多来,旷日持久的街头暴力和社会动荡,让广大香港市民、亿万内地同胞和所有关心香港的人们揪心、痛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公布实施,开出了香港由乱而治的良方。

香港之乱,病根在国家安全之堤存在漏洞。香港国安法出台,将有效防范、制止和惩治发生在香港的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以及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唯有有力打击“黑暴”幕后黑手、暴恐分子、“港独”组织等,才能切实祛除祸国害港的毒瘤。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保障香港市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才能还香港社会以风清气正。

对香港而言,最佳制度保障就是“一国两制”,这是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维护和巩固。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厘清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权责,既强调“一国”根本,也兼顾“两制”差异,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大举措。

香港的发展被“黑暴”强行按下“暂停键”,关键梗阻在于社会不安、政治动荡。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将有力化解淤堵,帮助香港社会恢复秩序,重回良性轨道。有了更强而有力的法治保障,才能确保社会安全、维护政治稳定,才能为香港谋划推进长远发展和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创造不可或缺的良好环境。

中央出手强力护港、救港,得到了香港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支持与拥护。香港国安法从审议到通过,香港社会反响积极热烈,一系列向好信号跃然而现。人们有理由充分相信,凝心聚力再出发的香港,必将重新大放异彩。                         (据《北京青年报》)

别让情绪主宰家庭教育

不知从何时起,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情绪崩溃”屡屡成为新闻。一项调查显示,两万名受访家长,超九成家长曾因辅导作业“情绪崩溃”。父母因孩子作业情绪崩溃,只是对自己缺乏教育智慧、教育策略与方法的无奈表达。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多数父母并没有什么困难。然而,一旦涉及教育,家长们都蒙了。拿辅导作业来说,低龄儿童的学习习惯还没完全养成,更没有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我约束力不够。家长们之所以会发脾气,难以控制情绪,除却个人性格问题,还隐含着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总觉得给孩子讲了一遍道理,他就应该很快理解和接受。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家长碍于面子,担心孩子在学校的成绩表现太差,情绪崩溃所传递出来的不过是自己内心的焦虑。事实上,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家长不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总觉得孩子笨。更何况,自己家的孩子,想发脾气就发脾气。

发脾气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孩子是父母内在的延续和继承,耳濡目染之下,这种暴躁的脾气和情绪很容易产生代际传递,很难保证孩子在未来不使用同样的办法来教育下一代。很多家长或许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耐心是家庭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还处在作业煎熬中的家长们,不妨学会适当地放一放,放弃“孩子应该一讲就懂、一学就会”的不合理预期,多多提醒自己不必过于着急。何况,家庭教育所蕴含的内容也是复杂、多元的,辅导作业只是家庭教育中很小的部分。家长在陪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还可以多一些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比如,怎么和别人交往和相处、怎样互相理解和包容,和孩子聊一聊这些“非知识性”的生活智慧。                 (据《中国青年报》 胡波/文) 

【趋势】全球新冠肺炎确诊逾1000万意味着什么? 

6月28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疫情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过1000万。其中,美国的确诊数超过1/4,达251万。

确诊病例破千万,世人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规模和破坏力。半年多时间蔓延全球,没有明显的地理气候屏障;感染千万人,百分之五的死亡率,新冠现阶段的表现,堪比1918年-1920年大流感的第一阶段,感染人数低于后者,但死亡率略高。1918年大流感为祸3年、夺走了至少2500万生命,那是一场让人不寒而栗的历史悲剧。

当然,没有理由悲观地认定历史正在重演。迄今为止的抗疫情况说明,100年来人类社会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决心和能力,技术条件、国际环境今非昔比。1918年大流感的暴发正值一战末期,欧洲主要国家忙于战事,不仅未能及时应对疫情,且在其暴发初期隐瞒了相关信息。

今天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是和平的,虽免不了个别国家甩锅抹黑的丑态,但比起当年,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机制还在发挥作用,全球共同防控疫情是大势。更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带给了人类更多希望。最为直接的无疑是医疗技术的进步。面对神秘的1918年大流感,人们

自始至终没有找到病原体,检测预防、有效治疗更是无从谈起。而这次疫情,科学家很快找到了罪魁祸首,随着深入研究,诊断和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大大提升了控制病毒蔓延、挽救病人生命的效率。

在公共政策层面,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各国政府收集和处理疫情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为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公共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相信历史不会重演,但也要看到历史会“押韵”:100多年来的发展远没有到无所不能的程度,抗疫成功的代价依然高昂,其中的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公共政策。

疫情暴发初期采取“放任”政策的意大利等西南欧国家,成为疫情重灾区,就是教训。英国也曾试图走群体免疫路线,但国民反应激烈,加之首相染病,很快就转向了加强管控力度的政策。由此可见,抗疫政策的有效性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另外一个明显特点是,疫情之下,政策决策和执行能力对抗疫成果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科技能力。美国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在此次抗疫中的表现令人失望,主要问题就是出在了政治层面。特朗普总统本人缺乏执政经验,初期决策迟缓犹豫,是原因之一。而两党纷争也让抗疫政策受到严重干扰。与之相比,日本政府的抗疫政策由松到紧,还有奥运因素的干扰,但基本上保持了朝野一致的政治团结,发挥了正常水准。

根本解决疫情,只能是疫苗和特效药研发成功。而在此之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1000万,很可能意味着人与疫情将进入反复拉锯的胶着阶段,政策选择应注意精准有效、张弛有度——既要强化局部的重点防控,又要兼顾经济民生的正常运作。这将会高度考验各国执政者的决策能力。各国需利用夏季窗口期,尽快达成抗疫共识并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避免再一次措手不及。

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是人类社会的末日,但是全人类还要在疫情的阴影下负重前行,直至科技的曙光在天际亮起。           (据《新京报》  关不羽/文) 

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