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解放军来了!
庚子鼠年春节,一场必须拿下也必定拿下的战役在武汉打响。
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派出三支医疗队共450人,大年除夕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军机出发,支援武汉。三支医疗队分别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本是万家灯火,阖家团圆之时,450名身着军装的医疗队员逆行出征。
当预先号令下达,请战书雪片一样飞向三支医疗队队长、政委。“没有一个人退缩,请战的电话、微信一个接着一个。”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政委陈宏伟直到抵达武汉,还在努力说服没有入选的医护人员原地待命,随时准备第二批投入战斗。
在重庆江北机场,再现当年抗击埃博拉病毒专家毛青的身影。接到支援武汉的任务时,他正在医院布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工作。“在未知的传染病面前,有谁不担心?但我们必须去。”毛青说。
在西安咸阳机场,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集结了呼吸、感染控制和重症医学等多个科室的骨干力量,队员均具有防控治疗传染性疾病经验,医生的中高职比例达到了70%。疫情紧急,很多人到达机场,才想起跟家人告别。
武汉医院中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区被医护人员们称为“红区”。驰援武汉的军队医护人员透露,由于防疫需要,“红区”内不允许清洁工等进入,因此,清洁、送饭等生活保障需要医护人员自行解决,十分辛苦。金银潭医院“红区”的一名女性患者治疗过程中激动地对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们说:“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对了应对疫情,武汉火神山医院火速建成,并于2月2日交付使用。军队抽组1400名医护人员于2月3日起承担武汉火神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医疗救治任务。联勤保障部队所属医院抽组950人,与先期抵达的军队医护人员纳入统一编组。从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抽组15名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指导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此后,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增派2600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此次抽组的医疗力量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多个医疗单位。截至发稿时止,军队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武汉“封城”之后,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停运,再加上应对疫情运输任务繁重,运力短缺的矛盾更加凸显。生活物资供应能否跟上,是关系武汉市民日常生活的大事。2020年2月2日,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抽组成立,开始承担武汉市民生活物资配送供应任务。
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说,军队此次积极支援地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广大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阻击战将会产生很大的鼓舞和感召作用,许多人感慨地说,解放军官兵来了,部队的医生护士来了,我们就有信心了。
另一个战场,解放军展现战力
2月初,联勤保障部队发布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动员令,号召全体官兵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事实上,解放军在武汉甚至湖北的后勤保障、物资配送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
此轮军改中,解放军调整组建了专司后勤的联勤保障部队,并在武汉设立联勤保障基地,在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设立5个联勤保障中心。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看到,几个保障中心都是各自片区的交通枢纽,保障基地所在地武汉,更是九省通衢的全国交通节点。
连日来,联勤保障部队在完成前期医疗防疫物资应急采购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范围寻找货源,打通进口防疫物资进关绿色通道,确保后续医疗防疫物资保障不断线。
除夕当天,军委机关向联勤保障部队紧急下达一批防护器材、消毒用品、病毒检测试剂仪器、小型医疗设备等物资应急采购任务,多家军队医院向各联勤保障中心申请应急采购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医疗物资。截至目前,联勤保障部队已完成16种医疗防疫物资采购,并建立稳定生产供应渠道,协调国内企业每天为部队生成供应医用防护服1万多套,协调有关国际贸易公司进口口罩200多万个。
2月13日凌晨,空军出动运-20、伊尔-76、运-9共3型11架运输机,分别从乌鲁木齐、沈阳、西宁、天津、张家口、成都、重庆等7地机场起飞,向武汉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上午9时30分许,11架空军运输机全部抵达武汉天河机场。“空军发布”披露,这是我国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
一天时间里,在联勤保障部队运输投送系统全力保障下,1400人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一百余吨物资全部按时抵达武汉。据媒体披露,该任务“刷新了联勤运输投送系统成立以来,单次任务航空投送机型架次最多、多地协同涉及点位最多、公路转运动用车辆最多”等多项纪录。
央视新闻披露,空军一口气出动6架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分别从天津、成都等地载运医疗物资和人员抵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参与运输医疗救援任务的运-20隶属两个部队,分别是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以及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
“空军发布”称,这是空军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大空运任务,也是运-20列装部队后首次执行“防疫比照战时”的大型任务。专家指出,相较于各种地面机动方式或者协调民航力量进行分散运输,动用空军编制内的大型运输机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输送所需的工作环节更少,效率更高,运输速度也更快。
“在疫情保障空运行动中,运-20是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而且一出场就是6架的规模,牢牢占据了中心位置。让世界和国人看到,在抗击疫情的行动当中,中国军队坚持人民生命重于泰山、支援灾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军事专家陈洪说。
在武汉抗疫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方舱医院”,同样与解放军有关。“方舱医院”是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在各种应急救治中有广泛使用。
“方舱医院”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在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救灾中,都曾建立“方舱医院”接收灾区伤员,在救灾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方舱医院”去年还曾亮相国庆阅兵,被列入抢修抢救方队。媒体指出,解放军的野战方舱医院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抗疫“总体战”中的主力军
此次部队火速驰援武汉,属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勤保障,是解放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上一次广为全国人民熟知的此类行动,是17年前应对非典疫情。
随着军力的提升、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部队卫勤力量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的参与程度不断增加,方法流程逐步完善,成为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重要依靠力量。无论是17年前的SARS还是今年的新冠病毒,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军队总是驰援疫区的突击队,甚至是主力军。
作为疫情首发地,武汉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这种前所未有的紧急情况下,武汉本地无论医疗设备、床位还是医护人员,都难以完全承担起救治病人的重任。紧急时刻,部队卫勤力量以其无与伦比的快速行动能力、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专业化的救援能力,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攻手,彰显了其战斗性。
由于部队医护人员长期参与紧急出动演练,一声令下即高效集结,第一时间派往疫区,展现了他们的高度纪律性和应急素养。
部队卫勤力量由于多次参与重大任务,具有应对疫情的过硬能力。此次部队抽调的1400名医护人员,大多参加过抗击非典任务以及援助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经受过复杂环境的考验,具有丰富的传染病救治经验,这对应对此次疫情有很大的帮助。
官方媒体报道,解放军少将、生化武器防御专家陈薇,1月底就率领工作组抵达武汉。陈薇的首要任务是研究新药,以降低前线医护人员感染率。此外,从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抽组15名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现地指导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据《解放军报》报道,部队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的当天,就创造了一次性接收了30余名确诊患者的纪录,这距离他们走下飞机仅12个小时。随后,医疗队又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再次接收47名确诊患者,其中不少是危重病患,完美诠释了“艺高人胆大”。
部队卫勤力量有先进、高效的指挥保障体系,可独立承担“硬骨头”使命。
2003年,在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小汤山医院,累计收治680名非典患者,约占全世界非典患者的十分之一,创造了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零感染率的优秀业绩。
此次火神山医院,同样全权由部队负责,共开设1000张床位,主要收治确诊的重症患者。在部队医院的有力领导下,在集中全军优势医疗资源乃至开设5G远程会诊的情况下,一定能够再创奇迹。
“军队是一个随时备战,且统一指挥的状态。一声令下,各部门各类资源都可以调动起来。所以,军队的保障能力、突击能力要比其他社会力量更强。而军队医疗队伍有较强的组织性和规范性,与新环境的磨合期更短。进入临时医院后,可以更快开展救治工作,管理效果也会更好。” 军事专家陈虎说。
其实,中国军队历来重视卫生防疫工作,并在复杂动荡的战争环境中积累了经验。早在红军年代,军队就设置了各级卫勤部门,并依照苏区卫生防疫相关法律,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卫生防疫运动。1932年,为解决苏区瘟疫问题,当时的苏维埃政府还颁布了《苏维埃区暂行防疫条例》,其中就明确规定了包括霍乱、天花、鼠疫在内的多种传染病的“及时上报”制度,“隔离、消毒”手段,“阻断交通,避免聚集”等升级防范策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队逐渐建立了全军军事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教育训练的学科体系和卫生防疫工作体系。近年来,军队作为重要的突击或骨干力量,积极参与扑灭地方疫情、抢险救灾等活动,支援了地方的卫生防病、卫生保障工作。
解放军展现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
大国重器“运-20”实现非战争军事行动首飞、4000名军方医疗队员听号令集结、2.6万名兄弟省份医疗队员分批支援、数百万吨物资及各类装备驰援……有外电评论称,“如此广袤的国土,如此超大规模的人口,如此高效的执行力,这在他国是不敢想象的。”在此次疫情中,中国军队和地方政府、官方机构和民间力量在协同行动中呈现出的动员能力,正引起国际各方的关注。
印度亚洲新闻国际通讯社在报道解放军驰援武汉时便指出,此次疫情,是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于2016年成立后需应对的规模最大的紧急事件之一,借此机会也可以检验解放军在高效、现代化和联合作战方面是否取得了切实进展。
其实,军队派出力量驰援疫区,这既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勤保障,也是军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军队并非只是去冲锋陷阵。这次援鄂抗疫行动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或者我们将之称为非战争军事行动。近年来,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军事专家陈洪表示。
“非战争军事行动”最早是美军在1993年提出的概念,指出美军的任务除进行战争外,还包括对灾难(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实施人道主义救援、执行维和任务、实施制裁、显示武力等。2005年,美军曾驰援遭到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的新奥尔良城。空降师、工程兵部队、大型舰艇、直升机均投入救灾。
除了美国外,俄罗斯、日本、法国、印度等诸国军队也都不同程度承担了部分抢险救灾任务。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编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民防部队,装备有专业救援器材。民防部队还装备有伊尔—76等运输机。当俄境内发生重大事故和自然灾害时,这些部队将首先承担抢险救灾任务。日本自卫队在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件、2016年熊本县地震等重大灾害中也有参与救援。
2009年初,中央军委下发的《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规划》中显示,我军主要担负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6类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并确定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指导原则和目标等内容。
军事专家陈虎表示,当前世界主要大国的军队,都有承担如抢险救灾等工作。但是,对于救灾救援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中国军队可以说是排在前列。“从1998年抗洪,再到2008年的冻灾雪灾、汶川地震等系列灾害事件,军队都是冲在最前头,承担最艰苦、最艰巨任务的。这和我们军队的传统和性质都是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毛洁,《“援鄂抗疫”,中国军医非战争行动总动员》;薛离、高语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联勤保障部队发布首个动员令》;薛离,《解放军6张“王炸”支援抗疫情!》;王若愚,《解放军卫勤部队应对疫情有3大优势》;黎云、贾启龙、刘艺,《战武汉——解放军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