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高院微信公众号,经检索裁判文书网,2018年以来,全国共有158起以表情符号作为证据的案件,其中2018年8件、2019年23件、2020年66件、2021年61件,增幅明显。
原来,聊天时随手发出的表情符号,还有法律效力,可以产生法律后果。在相关的判决中,聊天时,发送某种表情符号,可能被法院认定为同意对方请求或者表达某种诉求。
表情符号都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那么以后还能不能好好聊天了呢?其实,目前一些社交通讯软件已经不再仅是一款信息传递软件,更是集齐了语音、短信甚至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通讯系统,很多人谈业务、购物、借钱都是通过社交软件完成的。特别是我国完成了上网实名制,社交软件与自然人的真实身份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当事人以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应当提供原件。原始载体包括储存有电子数据的手机、计算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等。”明确将微信聊天记录与微博、电子邮件、电子支付记录等并列,作为电子证据。
所以,社交软件上的聊天记录作为一种电子证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口头聊天,而是一种书面记录,甚至可以直接转换成为书面合同的一部分。当然,聊天记录和表情包的法律效力,需要法院结合聊天的具体语境、当事人的关系作出认定。
社交软件表情符号成为“呈堂证供”,是我们的生活、工作日益电子数据化、网络化的结果,这是法律证据发展的必然,也是让证据规则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据《新京报》克鲜/文)
为何骗局总是找上银发族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启动的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陆续有了成果,各地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一批案件被侦破。媒体梳理发现,在众多坑老骗局中,以所谓“名医神药”进行诈骗的占比很高,以“收藏品可以增值”等话术忽悠老年人和养老服务类诈骗也很常见。
体面、安详地安度晚年,成为所有老年人的迫切愿望。而高喊着“未来,老年人才是消费主力,银发经济才是超级市场”的骗子们正是抓住了老年人对健康养生、关怀照顾、养老储备的焦虑,瞄准了老年人捂了半生的钱包。
胆大就能挣钱、只要掌握信息差就能挣钱成为某些老年人的底层逻辑。但在市场经济日益规范、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这样的思维方式无异于异想天开。加之老年群体易与社会脱节,对政策和相关专业信息的了解存在滞后性和盲区,经常既无法有效获取信息,又无法有效过滤和辨识信息,逐利心理与辨识能力存在不匹配,加之他们还有大把空闲时间,更容易被点对点“洗脑”造成损失。
无论从统计学意义,还是现实生活的实际感受,老年人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身体的衰老增加了生活的不便,在迭代快速的技术面前,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加无所适从。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保护弱势群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市场主体行为监管、加大联合执法力度,规范养老行业规范发展、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提升老年人抵御欺诈销售的意识和能力,都是相关部门已经并仍要持续发力的方向。
(据《光明日报》 张焱/文)
【趋势】
取消行程卡“星号”,符合精准防控期待
行程卡“星号”取消了!据工信部网站6月29日消息,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消息一出,旋即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有数据显示,消息发布半小时内,某平台机票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180%,酒店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220%。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网友对这一举措的“普大喜奔”之情。毫无疑问,取消行程卡“星号”,是因时因势防疫之举,意在让常态化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有效,为加速社会经济流动提供更多筹码。
就在行程卡取消“星号”前一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发布了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其中涉及优化调整风险人员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以及中高风险区划分标准等内容;再往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九不准”要求,明令禁止各地“一刀切”、“层层加码”。接连多个重磅动作密集出台,意味着在全国疫情形势趋稳的背景下,我国防疫政策更加有的放矢。
取消行程卡“星号”意义不容小觑。行程卡的本意是为了方便用户查询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以更好地进行疫情排查与防范。而行程卡“带星”的意思是,用户过去14天访问过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等或高风险区域,但并不意味着该用户实际访问过这些中等和高风险区域,并且与个人健康状况无关。
可在一些地方,行程卡“带星”却成了限制人员、货物流动的依据,在疫情防控中,直接将行程卡“带星”用户等同于有高风险地区经历,与“高风险人群”划等号,进而“一刀切”地隔离、劝返,防疫手段失之简单片面,缺乏精度与柔性。
显然,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样不合时宜的做法,需要坚决地纠偏、摒弃。
取消行程卡“星号”释放的信号是明显的,就是要让各地的疫情防控秉持科学精准原则,聚焦于个人,而不是以地域为标准进行“一刀切”。这实质上压缩了一些地方“层层加码”的空间,让防疫更加合乎精准防控精神。如此,也才能加速社会经济的流动,让各地经济社会运转迅速恢复常态化。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取消行程卡“星号”,不意味着疫情防控政策放松,更不意味着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发生了改变。就在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再次强调,当前,疫情还没有见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还很大。坚持就是胜利。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同时要尽可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其实对各地的科学精准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地方因地制宜,制定更加周全有效的措施,统筹地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也要注意,尽管工信部取消了行程卡“星号”,在地方落地过程中,亦需谨防政策被悬置架空。行程卡不“带星”,地方依然可以查询到用户到访地,还不能排除继续沿用隔离、劝返手段,限制民众流动。对此,有关方面需要加强督导督查,防止善政在基层被消解、扭曲。
当此之时,取消行程卡“星号”,对恢复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个人而言,取消“星号”也不意味着可以放手撒欢,心中的防疫之弦要紧绷,良好的防疫习惯要坚持,绝不能因为一时的“欣喜”,放松了警惕,毁掉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据《新京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