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历表上有“籍贯”一栏,谁都知道该在此处填写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然而,在古代,“籍”和“贯”是两回事。古代史书中说一个人的出生地只说“贯”或“乡贯”、“里贯”、“本贯”,不说“籍”或“籍贯”。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云:“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其中的“贯”,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籍贯。籍与出生地有些关系,但并不是指出生地。
籍是指一个人的家庭对于朝廷负担的徭役种类,也就是指其所从事的职业。比如负担产盐徭役的人户,以“盐户”或“灶户”为其通称。这种人户的籍叫作“灶籍”,隶属于这个籍的人户,都对朝廷有供应食盐的徭役负担。在古代,普天下的百姓都属于帝王的当差人户,都被编入某一籍中去当差。各种人户都有“籍”,户籍一经确定,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据《贵州政协报》王吴军/文)
“编辑”始于何时
据考证,“编辑”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南史·列传·刘苞传》:“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