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为我国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节。夏天一般指夏季,有趣的是,夏天在古时有不少别称,这在我国古籍或古诗等中多有提及,如:
长夏?因夏天白昼较长,故称。这在古诗中多有所见,如唐代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唐代沈佺期《有所思》诗:“坐看长夏晚,秋月生罗帷。”清代刘大櫆《游百门泉记》:“亭外廊四周,廊之内,老柏十数株蔽日,长夏坐其内,不知有暑也。”
九夏?夏季有九十天,故称。如晋代陶渊明 《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复九夏。”南朝萧统《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清代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九夏则神耗气索,力难支体。”
三夏?夏季有三个月,故称。如乐府《子夜四时歌·夏歌》:“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古人李颙《夏日诗》:“炎光烁南溟,溽暑融三夏。”
朱夏?指夏季,如三国曹植《槐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唐代杜甫《营屋》诗:“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朱明?指夏季,《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尔雅·释天》:“春为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