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司马牛见别人都有兄弟而自己没有,很忧愁,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对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四海”解释为:现今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这种解释有些牵强。这其实是后人替古人作的想象,缺乏根据。
四海的“海”其实指的不是真的大海,而是古代疆域的范围。《尚书·禹贡》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生教论于四海。”,而《礼记·王制》中说得就更明白了:“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判断“四海”实际上指的就是当时疆域的范围,或者说四至,和真的大海没有半点关系。
即是疆域的四至,那么又四至到哪里呢?《尔雅?释地》中对“四海” 作了完整的解释:“东至泰远,西至邠国,南至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由此可见,“四海”指的是疆域四至到当时的夷、狄、戎、蛮四方。夷、狄、戎、蛮并不是专指古代的哪一个民族或部族,更多指的是一种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