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在线看

原创  【微历史】八股文断送了大明江山

1970-01-01 作者: 查看次数:次
导读

第一场,史论:“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四书》《五经》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据《江西教育》胡任兴/文) 

“圈阅”始于王安石

我国自三国时期就有在文书或契约上签字署名的习惯,以表示某人已知晓并对此负责,史书上称为“押”。唐宋时期,臣僚们在进呈公文或传阅公文时,改变了过去署全名的做法,只书写自己的字。

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时,每天接触大量公文,按照惯例,每次阅过文牍,他都要写上一个“石”字。由于文牍多,他又是急性子,且不注意书写规范,因此,...

  • 本文剩余0字,您只有购买过该期杂志才能阅读全文。
  • 在线阅读价格:2点
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