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海鲜市场的神秘病毒
2019年12月下旬,“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疑似SARS” 的消息流传网络。事后证明,这则来自武汉医生群体内部的小道消息确为预警之声。12月30日,一份疑似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曝光,其中提及武汉多家医疗机构确实陆续出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并与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有关联,要求各医疗机构上报近一周接诊过的具有类似特点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12月31日一早,多名身着防护服、背着喷雾器的防疫人员出现在华南海鲜市场里消毒,让人们回想起2003年SARS来袭时的场面。SARS全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出现,此后迅速扩散至全国乃至全球,最终造成超过8000人感染,774人死亡。
事实上,这天上午,国家卫健委一个专家组即抵达武汉。当天中午,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公开发布通报称,近期部分医疗机构发现接诊的多例肺炎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目前已经发现27例,其中7例病情严重,其余病例病情稳定可控。
2020年1月1日,华南海鲜市场出现落款为“武汉市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健康局”的休市整顿公告。1月2日,大量环卫工人在华南海鲜市场进行清洁作业。身着防化服的人员在市场各处采样。据医生介绍,早期的患者也确实比较多集中在华南海鲜市场周边。作为疫情的风暴中心,华南海鲜市场旋即进入公众视野。
华南海鲜市场位于武汉市江汉区,距离汉口火车站仅700多米,附近商业阜盛,人流密集。市场在2003年左右开业,由于生意火爆,开业后曾先后两次扩建,逐渐发展成目前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经营户超千家的规模,自称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集海鲜、冰鲜、水产、干货等为一体的水产批发市场。
尽管名为”海鲜市场”, 但华南海鲜市场也能买到禽类、野味等食材。武汉市政府曾发布《关于规范活禽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定,以管控活禽经营。不过,直到2019年9月,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官方信息仍显示,华南海鲜市场有八家商户存在售卖虎斑蛙、蛇、刺猬等野生动物。
流行病学家针对华南海鲜市场的检测,高度怀疑此次疫情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1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布消息称,该所从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冠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
1月27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展和风险评估》也表示,从现场的溯源调查、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和既往疾病监测血清标本检测等证据推测,目前认为新冠病毒起源于野生动物,可能于2019年12月初经由华南海鲜市场某种野生动物外溢及其市场环境污染感染人,进而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播。
然而,1月26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 篇论文,给疫源地是华南海鲜市场的结论打上了一个问号。这篇由首家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等人对2020年1月1日前收治的41名病例进行研究的论文,透露了一个不寻常的信息:该院收治的首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日期为2019年12月1日,其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至12月10日,才另有3人发病,其中2人也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黄朝林表示:“从现在整个发病情况来看,海鲜市场已经不是惟一的暴露源,(新型冠状病毒起源)是多源性的。”但黄朝林认同该病毒有较大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
“人传人”:“不明肺炎”引发的谜团
临床医生们早在2019年12月就已经纷纷感受到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雷回忆,他们科室第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就来自华南海鲜市场。“ 当时我们科内会诊,也是觉得这个病人肺炎的表现比较特殊,出现病毒性肺炎的改变,有大面积的肺部磨玻璃状阴影。”
很快,协和医院的发热门诊接诊了越来越多的病人,最高时一天可达八九百人。“这次疫情正好发在冬春季节,本身就是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大量病人涌到医院来,都是以发热就诊的。”病床很快被填满了。感染科原有的近30名医生已经不够用,医院动员全院内科资源,尤其是呼吸科和急诊科的内科医生来轮班,护士也是全院支持。
类似的现象在汉口、在武汉其他医院都不同程度出现。这显然不像一般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应有新的病毒侵入。看起来新的“不明肺炎”传播速度快,重病率高,医生们心中渐生谜团。
2019年12月30日,湖北省新华医院的放射科医师李云华初次听说,院里收治了一些疑似SARS病人,其中两名病患与华南海鲜市场接触过。当天晚上,李云华从手机上看到一一个群友圈截屏: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眼科医生李文亮首先在医生群中曝出:“华南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文亮还贴出了诊断报告。接着,武汉红会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刘文也确认此事。
当晚,多人在网络上发出类似信息。同步传开的还有武汉市卫健委的内部紧急通知。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的公开通报,确认了近期部分医疗机构接诊有27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但又安抚性地表示,调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2020年元旦,武汉警方微博“平安武汉”发布消息,"八名 散布谣言者被依法查处”。这八名”违法”网民,事后证明多为医生。1月28日, 这八人得到了“平反”。
1月5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确认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59例;并再次强调,初步调查表明,未发现明显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直至1月11日,武汉市卫健委才更新疫情通报,将“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改称新冠肺炎,病例数则从59人减少为41人,并透露1月9日有1名患者死亡。不过,通报中仍表示,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
随着医者因临床感染相继倒下,武汉的疫情变得极为严峻。武汉市卫健委的通报始终表示无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只是1月16日当日的通报中,将之前的“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稍改措辞,变成“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
猜测和争论20天后,新冠病毒“人传人”的疑惑终于有确定答案。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明确表示,“肯定有人传人” 。他在就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时首度公布,已经有14名医护人员被感染。
这一天,新华社发出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武汉的新冠病毒疫情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此时,国内外报告的新冠疫情为295例。习近平首次提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多份国际研究显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或高于SARS病毒。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亦称,有研究结果已经显示,新冠病毒的人际传播能力与SARS有相似之处,平均一个病人能够传染2个到3个人。更严重的是,新冠病毒病例的倍增时间比SARS要短,SARS是9天左右会倍增,新冠病毒大概六七天的时间病例就会倍增。这导致确诊病例增长较快。
武汉封城:不断升级的防控措施
1月22日,湖北省政府发布通告,决定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同日,武汉市政府发布关于在公共场所实施佩戴口罩有关措施的通告。1月23日,浙江、广东、湖南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作为疫情爆发的中心地湖北则到次日中午才将响应级数升级为一级。
彻底隔离疫区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手段。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就呼吁,“我们希望……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这是我们做的贡献。这不是官方的号召,是我们专家组的建议。”
1月23日,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正式发出指令,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1月26日,武汉市长周先旺透露,因春节和疫情因素,约有500多万人离开了这座城市,还有900多万留在武汉。
为解决发热门诊等候时间长、床位安排不及时等问题,武汉市在1月24日就开始实行分级诊疗。社区医疗中心对病人筛选、分类,不能确定为疑似的接回指定地点隔离观察,已确定或高度疑似的送至指定治疗点。但现状是,定点医院“一床难求”,而社区医院也面临处理能力有限、人手紧张等难题。
根据1月24日的第八号通告,全市紧急征招6000台巡游和网约出租车,作为应急用车分配给中心城区1159个社区,由社区居委会统一调度使用,供社区居民提供上门送菜、送药、送餐服务;发热疾病患者原则上只能通过卫生防疫部门专业交通工具运送,紧急情况确需应急车辆运送的,社区应立即报区卫生防疫部门为驾驶员采取必须的隔离防护措施。
除了医院,社区是另一个不见硝烟的主战场,有不少疑似患者和潜伏期而不自知的病人没有收治住院,散落在社区各个角落里。如何追踪防控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也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一环。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多次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落实分级分类筛查的会议也都强调,要强化社区网格化防控措施,加强入户排查和流动人员登记,做好发热人员排查、诊断。但在武汉多个社区了解到,社区工作站防护物资普遍紧缺,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
1月26日,市内交通禁行,居民基本都呆在家里。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应对的事务变得无比庞杂起来。孤寡老人家里生活物资供应不上,工作人员要负责帮老人买水、买车;一名尿毒症患者要去医院透析,社区要安排车……“这些都还不难,最头疼的是如何处置发热和疑似新冠病患。”街道要求社区工作人员要挨家挨户上门登记排查发热患者的情况,早晚两次汇报居民发热情况。然而,没有护目镜,没有防护服,社区工作者仅戴一个口罩就入户排查。
2月1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通知,各城区要完成对新冠肺炎确诊、疑似、发热及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的集中收治和隔离工作。通知要求,对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必须实行集中收治,重症患者须送定点医院入院治疗,轻症患者无法全部进入定点医院治疗的,须征用其他医院或酒店作为临时治疗区集中收治。对疑似患者须实行集中隔离。通知还要求,“四类人员”的收治和隔离场所必须分开,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新增人员“日清月结”。
根据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2月2日发布的另一份通告,对全市经发热门诊诊断有肺炎症状的发热病人和新冠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由各区安排车辆分别送至区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治疗或采取其它预防措施。具体隔离观察时间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患者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隔离期间,各区免费提供食宿、医学观察和治疗。
“集中隔离”措施的全面启动,不仅是武汉乃至湖北疫情抗击的一个拐点,也是一项保护疑似患者的人性化之举。
抗疫之战:10天抢建两座医院
1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当机立断:借鉴抗击“非典”经验,选址武汉蔡甸火神山,建设武汉版“小汤山”医院,彻底扭转传染病病床极度紧缺的局面。两天后,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决定,除了武汉火神山医院外,半个月内将再兴建一所“小汤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新增床位1500张。
2003年,“非典”肆虐。当年4月,北京快速建成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小汤山医院,成为抗击“非典”疫情的关键举措之一,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
“10天落成移交,1000张床位!”武汉市防控指挥部下达死命令。中建三局牵头,武汉建工、武汉市政、汉阳市政等企业参建;中信建筑设计院负责医院设计。任务下达,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战役开始打响。
1小时后,中信建筑设计院的办公大楼里集中了60多名从家中赶来的设计人员。从接到任务到拿出施工图纸,设计人员全程用时不到60个小时;接到命令当晚,中建三局火速调集了正在武汉市加班的5个建设项目的1400多名工人和近百台设备跑步进场,武汉建工也立即组织数百名员工连夜返岗。
知音湖畔,占地5万平方米的滩涂坡地上,最高峰集结了7500多名建设者和近千台机械设备;上一个单位刚完成场地铺沙,下一个单位马上进场铺防渗膜;施工、监理人员一齐守在现场,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边调整。
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大量建设所需物资源源涌来。火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捐赠组组长王家乾拿着厚厚的一摞纸说:2069台空调,近1000台电视,1300多台热水器,还有诸多劳保用品、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等。据悉,联想集团捐赠2000多台IT设备,同时派出专业IT服务团队进驻现场;美的集团在捐赠包括空调、热水器、饮水机、洗衣机、干衣机等电器的同时,同步派来100名安装员工进场安装……
央视“疫情二十四小时”频道24小时不间断直播建设进程,一度7000多万人在线关注。一位网友评论说:“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工地直播,而是抗击疫情的希望,大家都希望能够快点,更快点”。
2月2日,艰苦的抗疫之战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火神山医院正式移交给解放军医疗单位管理使用。解放军将抽组1400名医护人员,于2月3日起承担火神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几日之后,拥有1500张病床的“雷神山”也将投入使用。
此前一天,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要求各区指挥部,2月2日12点前,各城区要完成对新冠肺炎确诊、疑似、发热及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的集中收治和隔离工作。“四类人员”集中隔离和收治的政策从2月2日中午开始实行,由社区和医院联动。对集中隔离的疑似病患,宾馆住宿和餐饮都免费提供。
2月3日晚,武汉市在江汉区、武昌区和东西湖区建设“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这三处“方舱医院”,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共将提供3400张床位。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举国上下,正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会议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参考资料:胡一刀,《武汉现在真实情况如何?》;刘苗、毛淑杰《从沉默到一场大考:回溯最早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病后的武汉50天》;王飞翔,《武汉定点医院一床难求,患者居家用衣柜隔离》;张智,《武汉封城:建立一道疫情防控“护城河”》;贺信、陈宝成,《武汉围城》;萧辉,《疫情重压下的武汉社区》;杨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传递三重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