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内容平台、内容社区积极行动,大力清理宣扬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不良价值观信息,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内容平台清理、打击发布“刻意炫富”等不良价值观内容的账号,体现了平台履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主体责任的自觉担当,也让公众看清了“刻意炫富”等不良网络信息内容的实质和危害。
从各平台专项治理的情况看,“刻意炫富”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正当展示自身优越条件和社会地位,宣扬拜金主义、攀比享乐的思想;另一种“刻意”实为“虚构”,通过夸大事实、炮制“心灵鸡汤”或冒用他人图片炫富。这两种形式的“刻意炫富”,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吸粉养号、导流营销甚至蓄意诈骗。
近年来网上形成了一条“虚假炫富产业链”,为平台账号虚构炫富内容提供各种道具。可见“刻意炫富”已成为宣扬不良价值观的主要载体之一,甚至催生出一系列网络黑灰产,亟须依法依规严加治理。
一些账号发布刻意炫富、奢靡享乐等不良网络信息内容,把“金钱至上”、“有钱任性”等错误价值观奉为圭臬,传递拜金主义、庸俗实用主义、弄虚作假、虚伪浮躁等灰暗、消极的价值导向,渲染“一夜暴富”神话、贫富差距焦虑和“财富成功”幻象,不但有违社会公序良俗,而且给内容平台、内容社区生态也带来巨大的危害。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内容平台应与监管部门形成合力,自觉在内容审核、筛查、处置等环节形成闭环,决不给不良内容提供传播空间,以此倒逼网络生态不断净化,推动网络信息内容行业健康发展。
(据《北京青年报》 郭海英/文)
学区房问题不单纯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
据报道,从2021年平均增长率3月20日起,上海地区的房地产中介已将平台上的“学区房”信息全面下线,“价位虚高”的房源将无法通过房管部门的审核查验。多家主要房地产中介机构共同承诺:不使用“学区房”字眼推介房源,同时停用了“升学率”、“对口”等宣传话术。除了上海以外,北京也有类似动作。
学区房的问题,从来都不单纯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一间普通的房子,一旦镀上“学区”的金,价格就能大涨,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区房的价格不仅取决于房产本身的居住价值,更来自于用房子给学龄儿童“占位”的价值。在公众普遍重视子女教育的社会环境中,这必然导致“优质学区”的房价大幅上涨。
从结果上看,“学区房”概念“高烧不退”,对教育公平的损害都不容小觑。那些有钱买、买得到学区房的人,当然会为自己抢到了稀缺教育资源而高兴,但是,对那些经济实力不足以加入“炒房战局”的家庭而言,其中的不公不言而喻。“学区房”越是受到追捧,基础教育资源便越倾向于“按财富分配”,严重违背了“划片入学”、“就近入学”政策的初衷。
面对学区房对教育公平与房地产市场两方面的影响,设法为“学区房”概念祛魅,消除附着在学区房身上的额外价值,无疑很有必要。学区房因“学位”而产生的溢价,寄生于“就近入学”政策。对此,有关部门还应在通过调控手段控制学区房市场热度的同时,尽快完善学区划分方式,堵住漏洞,从而“釜底抽薪”,彻底化解“学区房”的困局。
(据《中国青年报》 杨鑫宇/文)
【趋势】:
唯人才可托起百年强国梦
人才是强国之本,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从建党之初到如今拥有相对完善的人才制度体系,皆是远端政策安排的结果。其中,中科院1994年启动的“百人计划”,更直接吹响了中国高端人才集结的号角。
龚自珍的一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喊出了近代以来父辈为实现强国梦对人才的渴望。
而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就与优秀人才密切联系。从1921年到新中国成立,经过遵义会议、1935年陕北瓦窑堡政治局扩大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和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对干部和人才的选拔、培养与教育的原则及具体政策。1939年12月,毛泽东起草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到延安去!”成为一个响彻云天的口号,激励着大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加入到了革命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之际,1949年12月18日,周恩来诚邀海外留学生及学者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钱学森等人返回祖国,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对经历过旧社会的知识分子群体,也采取了工作上“包下来”的政策,让他们也能参与建设。
1977年5月,邓小平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这一革故鼎新的观念,也成为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根本方针。高考也于同年恢复,人才培养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确立了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
正是在全社会开始形成尊重人才的气氛里,以中科院“百人计划”为代表的各类高端人才计划陆续出台,其改革路径的选择,也契合了由点到面的中国改革范式。政府特殊津贴、杰出青年基金、万人计划……这些高端人才计划,真正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落到了实处,这一系列布局,也对外加大了我国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对内增强我国培养高科技人才的自主能力。
新世纪以来,人才在竞争中的决定性意义日益凸显。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到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十七大报告。2010年,我国第一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公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系统、最完整、成果最丰富的人才战略专题研究。
“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完善了党的人才战略思想。而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要论断,赋予了人才工作更加崇高的使命和更加重要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于敏、孙家栋、袁隆平等多位科学家入选。这是一个国家对优秀人才的最高礼赞,是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铿锵承诺。
(据《新京报》 李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