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在线看

原创  【微历史】八股文断送了大明江山

1970-01-01 作者: 查看次数:次
导读

为何很多朝代都有“文帝、武帝”或“文宗、武宗”?这是否与他们的“文治”、“武功”有关系?

“文帝”、“武帝”这些帝号与其谥号有关。谥号是皇帝或某个重要人物死后,后人根据死者生前的品行及谥法的规定,给予的一种称号。“经纬天地曰文”,“刑民克服曰武”,意思是善于治理天下的可谥为“文”,威强敌德或夸志多穷者曰武。像汉文帝刘恒、隋文帝杨坚,都是以善于治理天下而著称的皇帝,所以被谥为“文”,称为“文帝”。像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南朝宋武帝刘裕等,他们一生南征北战,荡平群雄,武功显赫,所以被谥为“武帝”。谥“文”和“武”者,基本上都名副其实。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不缺少比较突出的文治武功的皇帝,所以很多朝代都有“文帝、武帝”。并且凡是帝号是“文”和“武”的,基本上都有着不错的口碑。

(据《人才资源开发》秦文/文)

“红得发紫”原来如此

我国封建时代的等级尊卑是十分严格的,连服装穿戴也有严格规定,如黄色,乃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一概不能“染指”。官职品级不同,所着服色也各异。这种制度叫“品色衣”制度。“品色衣”...

  • 本文剩余0字,您只有购买过该期杂志才能阅读全文。
  • 在线阅读价格:2点
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