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塔利班掌权的立场
阿富汗被称作是帝国的坟场,也有舆论称它是被地缘政治诅咒的国家。如今,随着塔利班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这个饱经风霜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塔利班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其统治的合法性并没有得到世界的公认。1996年到2001年执掌政权期间,塔利班的国家治理并不成功。如今,20年的游击战生涯是否让这一政治力量做好了身份蜕变的准备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阿富汗当前局势的重大变化,中国早已有所预警。中国领事服务网分别于今年5月27日、6月22日以及7月30日三次发布与阿富汗相关的领事提醒,告诫中国公民勿前往或尽快离开阿富汗。中国驻阿富汗大使王愚8月16日也表示,驻阿使馆未雨绸缪,早研判、早行动,在阿富汗战事刚起,乱局苗头初现时,启动了劝离、撤离在阿中国公民工作,大多数中国公民已通过集中、分散等多种形式离开阿富汗。
与此同时,有媒体在报道中重点强调了塔利班掌权会对中国边境以及国家利益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尤其应担心阿富汗重新成为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的聚集地,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进行大量投资,塔利班掌权后的外溢效应可能会威胁到中国在这片广泛区域中的利益。
不过,事实上,这些也正是7月2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天津同塔利班政治委员会负责人巴拉达尔会见时的优先考量。
王毅表示,中国是阿富汗最大邻国,始终尊重阿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始终坚持不干涉阿内政,始终奉行面向全体阿富汗人民的友好政策。阿富汗属于阿富汗人民,阿富汗的前途命运应该掌握在阿富汗人民手中。美国和北约从阿仓促撤军,实际上标志着美对阿政策的失败,阿人民有了稳定和发展自己国家的重要机遇。阿塔是阿富汗举足轻重的军事和政治力量,有望在阿和平和解和重建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毅强调,希望阿塔同“东伊运”等一切恐怖组织彻底划清界限,予以坚决有效打击,为地区安全稳定及发展合作扫除障碍,发挥积极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巴拉达尔当时承诺,阿富汗塔利班对争取和实现和平抱有充分诚意,愿与各方一道,致力于在阿建立广泛包容、被全体阿人民接受的政治架构,保障人权和妇女儿童权益。阿塔决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阿领土做危害中国的事情。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也分析认为,至于阿富汗局势对中国的影响,这取决于塔利班可否真正实现温和化改变,能否实现国内局面稳定,能否与极端组织切割,“塔利班现在在主观诉求上是希望落实现有承诺的,不过它仍然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如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基地组织’、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等方面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塔利班方面明确态度。”
中方将为阿富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身处亚洲腹地的阿富汗,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东亚的十字路口。它同时是一个多山之国:一条兴都库什山脉从东北向西南横贯,占据了国土的四分之三。这也给其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而战乱导致当地的基础设施落后,矿产资源的开采也并不理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认为,长期内外局势的动荡下,阿富汗要引进外商投资与合作也很困难。
在王义桅看来,阿富汗政府军的溃败,已经凸显出美国霸权主义的失败。战后重建阿富汗需要强大的基建能力和补给,在周边国家中,塔利班首先要争取中国。
早在古代丝绸之路建立前后,阿富汗和中国作为邻邦就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至今有千年往来历史。阿富汗也是较早明确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2019年4月10日,时任驻阿富汗大使刘劲松应邀赴阿富汗外交部,发表了题为《区域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助力阿富汗和平发展》的演讲。
中国也曾参与过阿富汗矿产的开采。早在2008年,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和江西铜业公司组成的投资联合体就签署了艾娜克铜矿开发项目协议,开采期限30年,预计项目总投资约44亿美元。这也是当时阿富汗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但是,相关项目进程一直缓慢。
王义桅谈到,除了原本合作项目的推进,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向阿富汗延伸对其来说也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塔利班应进一步把握。
8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称:“作为阿富汗的友好近邻和真诚朋友,中方始终奉行面向全体阿富汗人民的友好政策,这一点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改变。”赵立坚说,中方将继续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阿富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根据外交部网站资料显示,2020年中阿双边贸易额为5.5亿美元,同比下降11.7%。2020年,中国企业在阿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1.1亿美元,同比增长158.7%。
有学者称,中国在阿富汗的经济利益相对有限,主要在北部有一些石油项目,相比在阿富汗的经济利益,中国在整个中亚地区的利益才是更加重要的。
塔利班如何影响中国反恐形势
塔利班的掌权,已经重绘整个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作为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之一,阿富汗国内的政权更迭将使得这些问题摆在台面上,成为影响下阶段中国周边地缘形势的变量。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8月16日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指出,过去20多年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基地组织”、“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在阿富汗境内聚集发展,对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阿富汗绝不能再度成为恐怖分子天堂。
据联合国资料显示,阿富汗各地有大批“基地组织”作战人员和与塔利班结盟的其他外国极端分子。塔利班旗下的哈卡尼网络是塔利班与“基地组织”打交道的主要团体。两个团体意识形态相同,并通过共同斗争和通婚建立并保持密切关系。因此,目前无法有把握地评估塔利班是否会履行承诺,遏制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未来可能构成的任何国际威胁。
联合国安理会还了解到一些塔利班的文件,其中记载塔利班保护下外国作战人员的简要指南,如塔利班授权其下属情报委员会成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外国作战人员的总体监督、培训和生活福利。
这些部分极端组织的成员早已通过分批定居的方式,扎根在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他们随时都在找机会行动,一旦找到突破口,将会对目标国家进行势力渗透。在美国尚未撤军时,虽然一直没能对这些极端组织实施有效打击和管制,但出于对美军空袭行动的忌惮,这些极端组织的相关活动进行得较为低调。然而,随着美国不负责任一走了之,没有了军事压制的极端组织将会如同放飞的猛兽,不断向外渗透,届时,极端恐怖主义事件或将卷土重来。对此,中国也必须提高警惕。
因此,鉴于喀布尔政府突然被塔利班推翻,阿富汗出现混乱局面,中国加强了其与阿富汗接壤的边境地区的防御(注: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以防范潜在的恐怖主义威胁。
但狭窄的阿中边界并非是唯一的入口,阿富汗与其他邻国(北邻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接伊朗,南和东连巴基斯坦)之间的边境防御较薄弱,阿富汗的不稳定可能会溢出脆弱的阿富汗边界,对该地区的安全联盟构成挑战。
近日,中国政府阿富汗问题特使岳晓勇一直在阿富汗、俄罗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伊朗等国进行紧张穿梭,进行斡旋和访问。同时,中国也早就提前开始布局,除了直接要求塔利班约束极端组织,还在边境“瓦罕走廊”筑起坚不可摧的“反恐铁壁”,并帮助受阿富汗内战影响最大的邻国之一塔吉克斯坦加强防御能力。
8月18日至19日,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举行了联合反恐演习。这次演习以“一些恐怖组织不断向阿富汗北部地区转移聚集,对中塔两国及地区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背景发动,体现了中国对瓦罕走廊地区安全形势变化的高度警惕性,以确保能在威胁发生时保持最高级别的“战备状态”。
近年来,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内务部在反恐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此次演习的成功举办,既是对此前双方务实合作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两国执法安全力量联合行动能力的提升。双方将不断深化执法安全务实合作,同本地区各国一道,共同维护两国及地区和平安宁。
另外,8月9日,中俄“西部·联合-2021”演习在宁夏正式启动,这次声势浩大的大规模联合演习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反恐作战”和“应对战略对手”,针对意味十分明显。而在中巴边境一侧,中国与巴基斯坦边防军的联合巡逻已经进行多年。
由此可见,中国在应对阿富汗局势方面,已经做好了多重准备,可确保做到滴水不漏的全方面应对,无论阿富汗局势再怎么变化,都不会对中国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但这不代表中国不需要提高警惕,事关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安全形势,必须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以便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范磊认为,美国在阿富汗的20年首先是失败的20年。投入了巨额的军费反恐,最终不仅没有将当初的敌人塔利班彻底消灭,反倒是让它再度卷土重来,而重点扶植的亲美的中央政府以及领导人也在塔利班的反扑之下彻底瓦解。“但是,这20年又不是完全失败的20年,通过20年在中亚地区的经营,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和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中国和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存在,并通过与该地区部分国家的合作对冲了上合组织在安全领域的影响力。”
范磊特别指出,美国的撤军只是暂时军事力量的撤出,其在该地的影响力已经植入,短时间内不会消失,甚至会持久存在。目前,美国与塔利班之间虽然在宗教、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直接的冲突,但是并不排除未来合作的可能性,毕竟塔利班等阿富汗政治力量的崛起与冷战时期美国在该地的战略拓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与此同时,美国在阿富汗的撤出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两方面的。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正是为专注与中国竞争。正如美国总统拜登在8月17日的阿富汗问题讲话中直言不讳地说道,美国真正的战略竞争者——中国和俄罗斯最希望的就是美国继续将数十亿美元的资源和注意力,无限期投入到稳定阿富汗的工作中。
有学者称,美国的国家利益并不以阿富汗为核心,“正是因为美国与中国有大国竞争关系,也正是因为美国要把它的注意力及政策上的资源,更多地转移到跟中国有关的这些方面,所以这才使得从阿富汗撤军变得更加重要,或者说变成重中之重。”
但与此同时,阿富汗局势变化客观上也为中美沟通对话创造了契机。王毅8月16日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布林肯在通话中感谢中方参与阿富汗问题多哈会晤,并期待中方也为此发挥重要作用。王毅也表示,中方愿同美方沟通对话,推动阿问题实现软着陆。
不过,王毅也强调,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和亟待解决的地区热点问题,中美理应开展协调合作,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不过,美方不能一方面处心积虑遏制打压中国,损害中方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又指望中方支持配合。
刘中民认为,阿富汗局势的变化以及美军从阿富汗的撤出,对于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形势的改变是两面性的,一方面来自中国西部边境的地缘政治压力可能会减轻,但这需要一个大前提——即下阶段阿富汗国内政局稳定,新政府平稳过渡;另一方面中国在印太方向受到美国的压力则可能加重,因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战略聚焦。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在塔利班政权控制下的阿富汗向着安定繁荣的方向发展,这对于阿富汗本国人民以及中国的周边外交形势都是有利的。”刘中民说道。
范磊认为,本次塔利班掌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造成的外溢效应甚至会加剧地区局势,在诸如难民、反恐、经济安全等领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当前新冠疫情尚未得到完全化解的情况下,难民问题也许会衍生出更大范围的次生危机。
(参考资料:于潇清,《阿富汗“变天”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王雯雯、青木、达乔,《中国商人:我为什么不离开阿富汗》;姜雪颖,《阿富汗“变天”,影响几何?》;白云怡,《解局:阿富汗的混乱结束了么?》;付玉梅,《专家谈阿富汗重建:矿产将是塔利班重要筹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