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一大”,就这样结束了。当天晚上,代表们便乘火车返回上海。那时,很多人不会想到,一个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在28年后会带给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往胜利的道路注定遍布荆棘。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遭遇的是世界政党史上前所未有的残酷境遇,清党、屠杀、围剿、长征、抗日、内战……“一大”结束后的28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
然而,作为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13名代表,从相同的起点出发,在革命的洪流里进退沉浮,最终却走向不同的人生终点。
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不久,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13个中共“一大”代表,自己走掉的、被党开除的有7个,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当了大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这13个人中,王尽美1925年牺牲;邓恩铭1931年牺牲;何叔衡1935年牺牲;陈潭秋1943年牺牲。从头走到尾的中共“一大”代表只有两个人:毛泽东和董必武!
不同的人生轨迹,留下了一个个“为什么”,而答案,总绕不过“信仰”与“初心”。
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陈潭秋,这四名一大代表都牺牲在革命胜利之前。从1921年到1949年像他们一样为革命牺牲,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就超过了370多万。
放眼整个历史,从来没有哪个政党可以像中国共产党一样,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有的人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而共产党人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在胜利的曙光来临前,正是许许多多像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陈潭秋这样的革命先辈不畏艰难困苦,经受住了流血和牺牲的考验,才有了后来的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
在出席党的一大后,28岁的毛泽东回到家乡,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7年他领导秋收起义,后率部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45年,中共七大选举毛泽东为党中央主席。
1945年6月17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引用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句话。他解释说:“‘巨’就是巨大、伟大,这可以用来说明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有生命力的国家,有生命力的人民群众,有生命力的政党。”此时,中共党员人数已从一大召开时的50多人发展到121万人。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年10月1日,当他站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距离他来上海石库门参加一大已隔28年。
与毛泽东一起出席一大,又共同参加开国大典的,是董必武。
1921年董必武回到湖北后,参与建立当地党组织,先后担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省委委员。他于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战胜利后,他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他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必武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主持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设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6年大年初一,董必武来到上海一大会址参观,欣然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概括我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程。1975年3月5日,董必武在90岁生日之际,写下人生最后一首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大浪淘沙,历史潮涌,吹尽狂沙始到金。南湖一叶小舟上,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时,全国党员不过58人。
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一路艰难险阻,一路血雨风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雨中历经考验,始终葆有初心本色,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员人数由最初的50多人变成截至2019年12月的9191.4万人。
初心化力,换了人间。一代代共产党人高举信仰的火炬,挺起民族的脊梁,推动古老中国继续浩荡前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红色地图
(本专辑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简史》、《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共和中的帝制》、《袁氏当国》、《党代会历史细节——从一大到十八大》、《党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红色的起点》、《世纪》、《湖北党史》、《中国青年》、《炎黄春秋》、《大江南北》、《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列宁革命思想研究》、《国家人文历史》、《党史博采》、《文史天地》、《新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