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在线看

原创  摩天大楼的“挣扎”:高楼崇拜背后的危机

1970-01-01 作者: 查看次数:次
导读

美国新声明公然“选边站”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就南海议题发表的声明,分析并说明了特朗普政府最新的南海政策。美国首次否认中国在南海“九段线”主张,蓬佩奥表示,中国在南海的领土声索“完全不合法”。在这份声明公开之后,美国助理国务卿史达伟随即表示,“不排除会因南海问题对中国实施制裁”。

美国人在南海问题上支持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对抗,是早已尽人皆知的事实,但这次蓬佩奥的这份表态,依然刷新了美国人在南海问题上的新下限。这是特朗普政府第一次系统地就南海议题阐述政策主张,既有对以往政策声明的延续和继承,又在政策层面有显著的升级和变化。

1995年,克林顿政府在中菲“美济礁事件”后,发表了美国在两极格局结束后,第一份关于南海的声明。彼时,克林顿政府在“中立”政策的伪装下,将指责的矛头指向中国,认为中国的行为危害地区局势安全。因此,美国的南海政策以此出现了从“中立”到“介入”的转变。

在小布什政府时期,中美在南海发生了撞机事件,美国当时更是借助反恐的名义,在东南亚—南海地区广泛扩大军事存在与影响力。随着奥巴马政府2009年“重返”东南亚,以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和国防部长盖茨关于南海议题的讲话为标志,美国南海政策实现了由“介入”到“深度介入”的转变。在奥巴马政府后期,美国甚而在南海不仅保持着大规模的军事前沿存在,而且以“航行自由行动”和一系列试探性的军事动作站在了最前线。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虽然亚太“再平衡”政策换成了在“印太战略”下所推行的地区安全政策,却也只是“新瓶旧酒”,更多的美国军事力量聚集南海及亚太地区,已经成为美国南海政策的一项突出工具。在这一情势下,美国在南海尽管一如既往地表达着价值观层面的论述,但更多地以军事化举措,来挑战中国的南海权利主张。

多年来,美国虽然频繁介入南海事务,主要借口是确保南海的通行权,关于区域内国家之间的领土、领海争议,美国一直表示“不选边站”,至少在口头上是如此。但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此时发表声明,彻底撕去了美国原有的“中立”外衣,赤裸裸展示了美国在南海议题上的“选边站”态度。在外界看来,这可以理解为美国将在南海问题上全面对抗中国的宣言。而且,美国在强调所谓“仲裁”结果的同时,透露了将采取更多的举措来强行推动结果的落实的信息。这次政策转变,标志美国将采取更多军事行动按照与自己理解的与仲裁裁决内容完全一致的方式挑战中国主张。

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表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最近就南海问题发表政策声明,彻底篡改了美国以往历届政府奉行的基本南海政策,更是颠覆在国际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中,非当事国不应高调非法“卷入”的国际实践。其本质是特朗普政府借疫情从政治、外交和战略等层面打压与遏制中国的现实需要。这一政策揭示了美国不惜挑动南海冲突与对抗、进一步插手和干涉南海争议、妄图借此进一步遏制中国的战略企图。

美国航母扎堆秀肌肉

蓬佩奥声明后,美国海军“拉尔夫·约翰逊”号驱逐舰迅速开到我国南沙华阳礁和永暑礁12海里内,进行所谓的“无害通行”。 毫无疑问,“拉尔夫·约翰逊”号完全是为配合蓬佩奥声明所做的演出,显示的确实是美国较为强硬蛮横的态度。

在海上力量有所行动的同时,美军E-8C“联合星”空地监视飞机一周之内三次抵近中国广东近海——7月13日,一架E-8C由台湾南部进入南海,随后自东向西飞行,一度飞至距离广东海岸67.51海里的位置;7月15日,一架E-8C途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朝着广东方向飞行;7月17日上午11时许,一架E-8C又飞到距离海岸线约72海里处。此前,美军RC-135电子侦察机也曾频频进入南海上空,抵近侦察。

中国军事专家李杰对此分析称,美军派出不同型号军机到南海上空,是有一定分工的:有的是侧重于图像搜集,有的侧重电子信息搜集,也有是针对水下、水面或者空中目标。“美军掌握到电子信息和各种数据后,会对它们进行分析。将来只要中国军队舰机出动,美军方就能第一时间判断出是什么型号的舰机,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李杰看来,美军可能误判了中国目前的实力和处境。“美军派军舰军机抵近中国进行侦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但一直以来中国的反应都不像美机抵近俄罗斯时俄方那样强烈,再加上美国自以为中国和南海区域一些国家有领土主权争议,美军或许以为中国已经被孤立了。由此,其才会如此肆无忌惮。”李杰说,“另一个可能就是,美军想逼中国‘开第一枪’。一旦中国先动手,美国就有理由借机将中国推到国际社会的对立面。”

比起刷存在感的驱逐舰和抵近侦察的飞机来,更引人注目的则是美军在一个月内两次派出双航母编队到南海演习。

7月4日美国独立日之前,来到南海的是“里根”号和“尼米兹”号领衔的两支航母打击群。《华尔街日报》当时称,这是美军近年在南海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也是美军2014年以来首次在南海举行双航母战斗群演习。同时,《华尔街日报》还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在该地区军演”。

确实,早在6月27日,海南海事局就发布航行警告:7月1日零时至7月5日24时,西沙群岛海域将进行军事训练,任何其他船舶禁止进入军事训练海域航行。然而,美国作为南海域外国家,却派出双航母打击群,耀武扬威而来。然而,美国真的只是在南海虚张声势吗?中美在南海有没有战争的风险?

中国军事专家张召忠分析,美军不仅会持续军机抵近中国沿海侦察和闯入我岛礁12海里内这些“保留科目”,还不能排除其故意制造冲突及意外的可能。面对如此局面,我人民解放军只有加强战备,苦练精兵,提升战力,才能达到能战方能止战的目的。

针对美国在南海的武力威胁,俄罗斯军事专家称,中国在南海的水面舰艇和潜艇数量超过了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任何舰队,因此美中两国近期不会在该地区发生严重对抗。文章分析称“美国人没有能力在南海进行对抗”。

妄图挑拨离间浑水摸鱼

对于美国国务院发表的关于南海的声明,中国驻美使馆随即给予了严正回应,表示美国无视中国和东盟地区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肆意歪曲南海有关客观事实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渲染南海地区紧张局势,挑拨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对中方进行无理指责,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是一贯的、明确的。中方坚决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持与有关直接当事方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当前,南海形势总体和平稳定并持续向好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军事专家张召忠指出,南海区域有很多复杂问题存在,一方面是交通要道,另外还有南沙群岛争端、香港问题、台海问题存在,美国想在南海搅和,频繁炒作,无非就是要满足美国的一己私利。这次对于包括南海声索国及所有其他域外国家,美国制造了一个选边站的难题,故意把水搅浑,就是要借机浑水摸鱼。

其实,美国从一开始介入南海,就早已“选边站”,在中国与南海各国之间的主权争议中,美国一直不断挑动他们和中国之间的矛盾。

当年,菲律宾在美国鼓动下,把南海主权争议告上国际法庭,可是当国际法庭作出对中国不利的仲裁决定后,菲律宾新上台的总统杜特尔特决定向中国示好,使得2016年以来南海的形势基本保持稳定,美国的介入也就显得有些尴尬。美国在2019年3月试图以明确提供南海安全保护承诺来换取菲律宾对其南海政策的支持,但受杜特尔特政府对外政策影响,美以南海问题离间中菲关系的阴谋最后落空。

美此次在声明中故伎重施,除了继续对菲示好外,还特地提及曾母暗沙、南康暗沙和北康暗沙、万安滩等南沙岛礁附近及西南渔场的管辖权问题,点名支持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尼等国在南海主张。美国看似在重申仲裁裁决对于南海断续线内资源开发历史性权利的描述,实则是在施“离间之计”,试图利用争议海域内资源开发分歧,来激化中国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间的矛盾,物色新的南海代理人,让更多声索国为其所用,以此破坏“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进程。

从2013年幕后支持并操纵菲提起所谓“南海仲裁案”,到2016年以来一直把仲裁裁决作为向中国施压的“棋子”,美国虽然并未批准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事实上一直在利用国际海洋法为其“强权即公理”的行为法则掩饰。

从目前来看,美国正为在南海发起新一轮的法理斗争预热,意图彻底把中国塑造为“国际法规则破坏者”,以给中国国际声誉以致命一击。本质上讲,这既是中美南海地缘战略博弈的继续,也是目前特朗普政府奉行“逢中即反”的全面对抗中国的中美竞争政策的后果,是在贸易战、科技战、新冠病毒抗疫以及涉疆、涉港、涉台等领域遏制中国的行动延续。

然而,南海诸国真的就心甘情愿成为美国制华战略的棋子?还真的未必能如美国所愿。实际上,美极力要求地区各国在中美大国竞争中选边站的政策期待与设计,已引起东盟绝大多数国家反感。

2020年7月1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菲律宾外长洛钦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视频会谈。这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与泰国总理巴育、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通了电话。上述三国均为东盟重要成员,但这三国中没有任何一国提及当年的所谓仲裁案,更没有人愿意提起蓬佩奥的南海声明。菲外交部长洛钦认为,海上争议不是菲中关系的全部,不应也不会影响菲中友好。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饶兆斌对媒体表示,马来西亚也不大可能“变得非常‘起劲’,站出来对抗中国”。河内的分析人士说,越南也不认为美国的转变会对当地产生任何影响。印尼说,它的立场仍然是“坚定和一贯的”……这么多东盟国家第一时间表态,很显然,蓬佩奥的“离间计”却被各国轻易勘破了。

南海“挑事”不过是为选战造势

特朗普政府在经济、安全和全球治理的单边主义,以及新冠疫情暴发后的“不作为”和“推卸责任”,令美盟友及伙伴国对其维持领导地位的意愿和能力产生了怀疑。南海问题也因此成为美展示实力和雄心、维持由其主导的亚太地区安全架构稳定最为重要的议题。

中国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员陈相秒指出,美意在借南海问题向国际社会展示以强势手段应对“中国挑战”、维持国际秩序主导地位的壮志雄心与强烈意愿,重建地区内外盟友和伙伴国对其信心。

从将南海问题与新冠疫情“打包”成为渲染“中国威胁论”和构建“反华阵营”的“组合牌”,到此次在声明中将中国描绘成“以大欺小的霸凌者”和“奉行以强权实现海洋帝国”,美实际是在通过外交宣示、武力展示向盟友和伙伴国表明:其有决心、有意愿也有能力应对“中国挑战”,继续主导区域和国际秩序主导地位,以此减缓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的联盟和伙伴国体系“分化危机”。

果然,在美国发布声明之后,日本等国家也紧跟脚步响应美国“号召”,宣布必要时将介入海域争端问题。忠实盟友英国紧随美国之后,宣布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将首次远航至中国南海,参与美日联合军事演习,其实质是为了帮助美遏制中国。

当然,美国政府的抗疫不力,在南海问题上打中国牌,已经成为特朗普政府最后的救命稻草。在总统大选日益逼近之际,特朗普政府此时炒作南海问题,将中国抹黑为“强权即公理”和“谋求海洋帝国”的“怪兽”,试图营造一种对华强硬和“美国主义至上捍卫者”的形象,也是意图借此获取国内选民对其外交政策的认可和支持。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表示,美国在南海的影响力以及既有优势是在逐步丧失的,这也是美国人要在这个时候利用仲裁问题和我们较劲的主要考量。然而,美国真的做好心理准备要和中国在南海上掰腕子吗?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态: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最强大的国家和唯一的超级大国,动辄制裁或者威胁要制裁,这不免让人觉得非常可悲。“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美国真想兴风作浪,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好了。”

(参考资料:刘朝晖,《美国又在南海兴风作浪刷下限》;陈冰,《如何破解美国的离间计?》;姜浩峰,《航母扎堆秀肌肉就能恫吓到中国?》;潘珊菊,《美方南海“兴风作浪”中方坚定“乘风破浪”》; 伊万、奥克萨纳,《美国军事野心可能在南海沉没》。)

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