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香港牌是“核选项”?
“美国决定撤销中国香港特殊地位。”就在港区国安法审议通过的几个小时前,美国抢着连出两个声明,都跟“制裁”有关。又是撤销特殊地位,又是限制高科技出口,有人惊呼美国对中国香港的“核选项”呼之欲出。
但为何当天港股不跌反涨?与此同时,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回应时还提到两个关键词:“少许不便”、“影响不大”。
美国这一次,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撤销香港特殊地位”围绕这几个字,已经炒了有一段时间了,因为这几乎是美国插手香港问题的一张底牌。
最新的两个动作,其实说不上很突然,它们与之前美方的措施可以说一脉相承。
5月底,美方认为香港“不再享有足够自治”,总统特朗普宣布逐渐取消美国给予中国香港的特殊待遇,或将终止香港贸易关税优惠、科技准入、中国香港护照持有者赴美旅行免签证等待遇。
6月26日,蓬佩奥发声明对此表示响应,表示将对“参与削弱香港自治”的现任和前任中国官员及其家人实施签证限制。这被普遍认为是美方在撤销中国香港特殊地位走出的第一步,虽然确实没啥作用。对此,西方媒体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甚至多少带点恐吓意味。比如,香港特殊地位一再被西方舆论形容为“核选项”,甚至还有人说,它一旦被撤销,是“香港之死的开始”。
关于限制对香港的高科技出口,坦白说,限制敏感或两用技术出口香港,的确可能在短期内阻碍香港科技和创新的发展,但这并不是香港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向中国香港出口了价值超过7500万美元的军事装备,而当年美国对中国香港总出口为308亿美元。
也有人担心,此举实际打击的是中国内地公司。对内地来说,我们以前要买受限的高科技产品,确实有不少是通过香港转口贸易实现的。但随着这几年美国对华打压日益趋紧,傻子都能看出来美国要在高科技上卡中国的脖子了。中国人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别人都找上门来了,我们还能伸着脖子给人掐?
事实上,美国近年来已经大大加强了对香港的出口管制,特别是今年4月27日以来,美国商务部已经出台了出口管制修正案。这意味着,今天再进一步取消香港和内地的不同待遇,实际效果已经比较有限了。
再来说说所谓“香港特殊地位”,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笼统的称谓。大多数情况下,它指的是美国1992年通过的《美国—香港政策法》。这部法律中涉及“香港特殊地位”的规定包括了经贸、投资、金融、敏感技术、知识产权、移民政策以及民间交流等内容。这些规定分别由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分别执行。对于美国商务部来说,它能“撤销”的,只有进出口和关税等方面的内容。这当中最引人关注、可能也最具“杀伤力”的是关税地位,但它恰恰没有出现。声明只留下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在评估进一步取消差别待遇行动。”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实际上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未来不会在关税和金融方面下狠手?现在恐怕还很难判断。毕竟,在经贸上,中国香港是美国的一块大肥肉——它是美国第三大红酒出口市场、第四大牛肉出口市场和第七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另外,还有超过1300家美国企业、8.5万名美国人在香港。
然而,不管美国使出什么手段,我们都没有理由认为东方明珠将就此黯淡。比如,在最关键的关税地位上,实际上香港的“单独关税地位”本身就是由《基本法》确认,获得世贸组织和其他成员认可而产生,并不是美国“给”的,“中国香港没有、也从未与美国签订过总体性的优惠贸易协定”。
退一万步说,美国如果使出了这个杀手锏,会怎么样?中国香港始终以单独关税区在世贸组织占有一席之地,如果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对内地和中国香港实行同一标准,那么,原产于内地的产品本身已经被征收了高关税,而原产于中国内地、香港之外的产品则不会被加征关税。
理论上讲,只有原产于香港的“香港制造”会受影响。根据港府的统计,这一数字在去年换算成美元大约是4.7亿美元。反过来,如果作为美国第一大顺差来源地的中国香港对美国实施对等关税,美国农民可能会把牛赶到白宫门口去抗议了。
所以,有媒体对美国提出了“灵魂拷问”:这么多措施,到底是要制裁谁?
台湾问题始终只是一张“牌”
据台媒报道,有日媒披露,解放军8月计划在南海举行大规模登陆演习,目标设定是东沙群岛。台媒称,6月29日美国军机再度现身中国台湾西南空域,而解放军战机当天也出现在台湾西南空域。对于最近几个月美国军机和解放军战机在台湾附近的高频率出现,台亲绿媒体《自由时报》表示“堪称近年来罕见”。
台媒担忧,台海近期并不平静,中美舰机频频“过招”,加上疫情究责、角力涉港国安立法等“新仇旧恨”,都将在7月陆续“算总账”。
台海近期的紧张局势引发诸多解读。淡江大学学者林颖佑认为,大陆军机之所以频繁接近甚至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是有意一步步压缩台湾的战略反应空间。
针对美军舰机频繁现身台海,国防部曾用“三个严重”回应。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曾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在台湾问题上消极动作不断,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严重毒化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向台独势力释放错误信号,是极其危险的”,中国绝不允许外国势力打“台湾牌”,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和行径。他说,解放军进行战备巡航等军事行动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6月24日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表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美方频繁打台湾牌,想通过“切香肠”的方式来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完全是痴心妄想。解放军始终保持高度戒备,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
今年以来,大陆航母编队绕台、军机频频过“海峡中线”,台军方嘴上说“一切尽在掌握”,手是在抖的,民进党当局亦心知肚明。不管是扮可怜还是充硬汉,有《反分裂国家法》坐镇,搞“法理台独”只能招来无情毒打。
在中美博弈加剧的大背景下,华盛顿跟台北双簧演得越发“风骚”。可世卫大会,美国最终没肯为中国台湾“入世”提案,让民进党当局牙咬碎了往肚子里咽的同时,再次让那些过往旧伤隐隐作痛。
虽然近年来美国出于维护霸权的需要,频频在声势上“以台制华”,但“台独”只要一踩红线就遭来“毒打”,说明美国“不统、不独、不武、不和”的原则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过去的4年看,“台独”势力“依美抗陆”的路线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不断推动与大陆的“脱钩”。虽然这一阶段他们跳出来大放厥词的情况少了一些,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会放弃这样一种路线。
特朗普上台以来就狂打台湾牌,即便在疫情期间,需要中国抗疫物资帮助的时候,美国还是通过了《台北法案》。
2020年5月20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声明祝贺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将其称为所谓“总统”,并吹嘘美台“伙伴关系”。美国政府一些官员和美国一些政客向蔡英文发视频贺词。美方上述举动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外交部、国防部、国台办同日表态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并予以谴责。
520风波未平,美国人又来搞小动作。美国当局5月20日批准向中国台湾出售18枚MK-48 Mod6先进鱼雷,总价值约为1.8亿美元。
此外,中美在新冠疫情的究责戏码至今未完待续。选情告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势必会大打“甩锅牌”。而对台湾地区来说,中美在各方面的较劲,在台海周遭军事角力,让台湾很难置身于外。
“南海牌”的真相与想象
从菲方反悔终止美菲的《访问部队协议》到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向联合国致函抗议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请求,南海的领土争端问题正在迅速升级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美国一直奉行全球霸权主义,总是试图去干涉他国内政,甚至挑衅他国在领土上的主权。此前,美国就曾派出军舰以编队形式闯入中国南海海域。美方给出的答复则是实施了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如此混淆视听的行径,无疑是对我方领海主权的不尊重和挑衅。
即便在疫情期间,美军还在一次又一次挑衅中国南海主权。3月10日,美国海军“麦克坎贝尔”号导弹驱逐舰侵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3月13日,“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和“嘉贝丽·吉佛斯”滨海战斗舰在南海巡弋;3月15日,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在南海与“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开展了联合训练,并进行了F35战机起降训练。
中国作为南海最大的沿海国,在此问题上有着重大利益攸关:领土主权、管辖水域和海上交通通道。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在该地区的军事平台自然是日益活跃的。同时,美国高度重视海上优势,航行自由以及对地区国家的安全承诺。因此,双方在南海军事存在的摩擦不可避免,美国军方在南海习惯于无与伦比,不可挑战,并且不准备适应中国的海上崛起。
但是,疑问仍然存在:竞争将有多激烈?当每天充斥着中美海上对峙的消息时,许多人可能会猜测,中美会走向军事冲突吗?
除了和平共处,双方似乎都没有其他选择。如果双方的军事能力都能保持正常发展,那么,无论它们的意图如何,就军事力量对比而言,南海的未来都将是一个两极格局。此外,该地区大多数国家都不愿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因此,任何一方均很难在这里重建主导秩序。
随着力量对比变得更加平衡,可控军事冲突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一方的挑衅将不可避免地招致另一方的报复,极有可能导致事态的螺旋升级。考虑到双方都拥有如此多的武器平台,都是核大国,军事解决基本没有可行性。
中美在南海的竞争当然在日益加剧,但距离战争仍有一段距离。双方之间每天都会发生数次海上相遇事件,每年数千次。它们中的大多数是专业的和安全的;只有少数存在一些风险。最近的新冠疫情使两国和两军更加敏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局势的紧张。
由于新冠疫情,中美两国更加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除了保持在西太平洋的日常行动,双方都有新的担忧。美国担心中国会利用暂时的权力真空,因此故意展示更多的武力,给中国更大的外交压力。而中国对华盛顿的南海政策越来越绝望:即便在疫情期间,美国也没有忘记派遣舰机挑衅中国;在权力竞争的推动下,美国在南海“逢中必反”,却毫不关心其他声索国的行动。
事实上,与2019年同期相比,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在南海的活动并没有显著增加,尽管大多数的媒体报道和专家评论给人以这样的印象。
在权力竞争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军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故意加大军事活动的报道和宣传,给媒体和公众带来了无限的讨论和想象空间。两国国内都有一些“鹰派”人士利用这些信息夸大局势紧张。虽然包括南海声索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不希望看到中美爆发军事冲突,然而,个别国家确实对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感到高兴,因为这可能给它们带来扩张的机会。因而,中美南海军事对抗甚至是战争的话题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市场。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和美国都在为任何形式的军事冲突和南海最坏的情况做准备。然而,没有迹象表明双方在战略或行动上希望通过武力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尽管一些美国高级官员一再发表战争言论。在日常军事互动中,确实存在着不断增加的风险,但如果没有冲突的主观意愿,这些风险就有可能会得到控制。
(参考资料:长风,《美国打制裁香港牌,不过是一张烂牌》;《美国制裁香港能吓唬谁?“废纸一张”“烂牌一张”!》;《美国对香港亮出“核选项”?事情恐怕跟你想的不一样》;《台海7月陷危局?台媒:中美军事角力一触即发,台湾难躲开》;朱志宏,《香港、台湾、南海、中美,这些问题可以一勺烩!》;徐璐明,《中美军机,继续!》;胡波,《中美南海军事竞争:真相与想象》;四夕,《南海局势迎来突变,菲律宾插手争议领土,中美关系更加复杂》。)